包拯是哪个朝代的,包拯为官清廉的小故事

2024-04-22 20:35:44 0


包拯是哪个朝代的

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,凭借他的大公无私被后人铭记,仁宗天圣五年的时候,包拯成为进士,为国家效命,踏上了自己的仕途。

包拯画像

包拯画像

包拯曾因为自己父母年迈,有辞官的想法,因为牵挂父母,他辞官陪伴二老,几年后,父母相继去世,包拯在双亲墓旁筑起草屋,直到守丧期满,同乡的父老乡亲来都来劝包拯,包拯采取做官。

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,建议练兵选将,加强对军队的管理,培养一批作战能力强大的士兵,驻守国土的边疆,抵御外敌的侵略。

包拯在执政的时候以廉洁著称,他严刑峻法,以严明的纪律规范自己的下属,包拯为人刚正不阿,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,看到不良的现象存在,王逵曾经强制征收百姓的钱财,弄得百姓名不聊生,发生暴乱。

王逵非但不找自己的原因,还派兵抓捕想要为自己争夺权力的百姓,包拯七次上书弹劾他,最后一次更是将矛头直指当今的统治者,这一举动震惊朝廷,当时人们都佩服包拯能有这样的胆量,皇帝也没想到他要维护百信权力的决心有这这么大。

包拯秉公执法,在他为官的时候,深得民心,他出处为百姓考虑,帮百姓做事,有贵族想要从老百姓那占到半点便宜都逃不过包拯的法眼。

他整顿民风,改革人们的诉讼制度,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向自己倾述遭遇的不测,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,是清廉的象征。

包拯二三事

包拯为人公正廉洁、铁面无私、做事果断,敢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,因此有“包青天”或者是“包公”的称号。后来人们又将他奉为神明来进行膜拜,由于民间传他是黑面的形象,因此也称他为“包黑炭”。在文言文《包拯二三事》中,主要写了关于包拯为人处事方面的故事,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具体的内容。

包拯画像

包拯画像

文章首先是讲了包拯所做的的官职。包拯活到六十三岁,在他的一生中,先后做过很多的官职,比如像知县、知州、转运使、知谏院等等,曾经还出使过契丹。在端州做郡事的那几年,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他的为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,所以在京师等地就不用说了。包拯的“清心直通”是他做官的宗旨,他用这个要求别人,当然更多是要求自己。

之后又讲了包拯为官清廉的小故事。包拯对待犯法的人,即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例外。包拯在故乡当知府,他的舅舅犯了法,他一点都没有讲私情,按照法令秉公处理。曾经担任荆州南路,发现转运使王逵对百姓特别刻薄,又残害了很对百姓,于是包拯通过连上七次书终于让王逵免去了职务。

最后是讲包拯生活简朴的故事。包拯在当官之后,虽然身份比较尊贵,但是他所穿的衣服,所用的器具都跟老百姓一样。对于那些贪图利益,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他是最看不惯的。

包拯的名言

包拯,世人称之为包青天。青天则是对清官的称呼。关于包拯的名言,都出自于他在各个地方做官时所写的诗句中。他说过关于廉和贪的句子,廉洁正直的人时百姓的表率,贪赃枉法的官员就是百姓的强盗。这句话是包拯向皇上上书的时候说的,他做官期间一直秉承着廉洁刚正的精神,蔑视贪官,刚正不阿。他也曾说摒除任何私心杂念,要直率为人,无私和正直是修身处世的基础。

包拯剧照

包拯剧照

包拯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。祖父是平民,父亲是进士,在朝做刑部侍郎,与文彦博的父亲是世交关系。因为有父亲这一层世交关系,所以包拯与文彦博后来亲上加亲,结为亲家。他28岁考取了进士,考取进士便要进朝做官,但是包拯是出了名的孝子。就像他的名言所说,只要他的母亲在,他就要在身边,不会远离。直到36岁包拯的父母逝世后,他才放下心去天长县做知县大人。在上任期间,他断了一桩神奇的案子,于是名声就此远播万里。他为政清廉,聪明武断,受到上级和百姓的赞许,之后朝廷重用。

他从来不会阿谀奉承,拍上级的马屁,也不会动用小心思骗取上级的的欢心,更不会为了一己利益而骗取百姓的金钱。对于这样贪赃枉法的官吏,他主张要罢掉他的官,革掉他的职,让他永远远离朝廷。做为百姓父母官,要挺身而出,为百姓尽心尽力,既然国家委以重任就要好好执行任务,为国家为百姓做事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。

免责声明:历史之家文章收录互联网,如有侵权将立即删除,同时向您表示歉意!